手機版 | 登陸 | 注冊 | 留言 | 設首頁 | 加收藏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交通安全 > 文章 當前位置: 交通安全 > 文章

自動駕駛行業奔跑之前,要先學會接受摔倒

時間:2023-09-06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當下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剛好就驗證了這句話,前一段時間,美國加州政府批準了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舊金山常態化運營,為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來了一記助攻。

然而一周后,Cruise的無人車就接連發生了多起事故,如道路中間突然罷工、陷入未干的混凝土、撞上消防車……

▲Cruise的無人駕駛汽車陷入潮濕混凝土

一時之間,關于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討論又開始熱鬧起來。

誠然,Cruise的無人車確實導致了一些事故的發生,但這些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Cruise方面也均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事故發生后,加州政府也并沒有對無人駕駛汽車的運營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處理,而是減少了車隊的運營規模,但整體上仍然對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支持。

目前國內的自動駕駛產業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國內政策的支持度也在不斷提升,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地對于自動駕駛的支持度正在不斷提升,甚至在部分城市已經開啟了全無人駕駛的運營。

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頭部玩家也正在逐步探索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法規的不斷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的運營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可能會發生一些和Cruise無人車類似的事故。但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產業,這都是前進過程無法避免的尷尬點。

古往今來,無數技術變革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以汽車行業為例,在汽車誕生之初,整個社會對于這種不靠馬來驅動的交通工具并不信任,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才逐步成為主流的交通工具。

在航天行業也經過了類似的嘗試,在研發布局之初,航天飛機爆炸、人員傷亡等情況時有發生,但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教訓,正是這些教訓,才讓航天業的發展越來越快。

目前的自動駕駛行業也正處在發展的初期,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研發的持續深入,也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認為:在發展初期的自動駕駛,事故是很難避免的,所有新技術的發展都要經歷過類似的過程,但在嚴格監管和技術保障條件下,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最終應該高于人類駕駛,我們要用包容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動駕駛事故。

所以在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作為未來的受益人,我們不必對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過程過分苛責,而是要給予自動駕駛產業更多耐心,給國內自動駕駛的穩步發展提供助力。

一、自動駕駛并非絕對安全 部分場景已超越人類駕駛

當我們在討論自動駕駛的時候,我們主要在討論什么?落地規模、商業化進展……這些內容雖然也很重要,但對于自動駕駛來說,最核心內容則應該是安全性。

在這里需要明確一個前提,那就是雖然自動駕駛技術相比之前已經有了指數級的提升,但仍然無法做到絕對的安全,在當下道路環境下,自動駕駛仍然存在發生事故的風險。

既然自動駕駛技術并不能保證安全,那還應不應該繼續推進落地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考慮一下另外一個問題:自動駕駛的安全與否其實主要是跟人類司機做對比,那么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人類司機相比究竟如何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場景來看,一個常規的道路環境,另一個則是極端道路場景。

我們先來說一下極端道路場景,這種場景主要指前車極限加塞、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出現等非常規場景。

在這種場景下,即使此前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場景,老司機(人類駕駛員)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力來規避風險,而這種即時的反應能力,對大部分自動駕駛系統來說還有難度,在這種場景下,老司機的安全性會高于自動駕駛。

在常規的道路上,一些事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人類的誤操作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如超速、酒駕、疲勞駕駛等。

▲Waymo無人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則可以完全規避這些情況的發生,彌補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

而數據顯示,大約有90%的事故都由人為因素導致。從這點來看,自動駕駛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事故的發生,盡可能保證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表示,百度自動駕駛的安全測試運營里程已經超過7000萬公里,相比人類駕駛的安全性,從以前的3倍提升到了近10倍。自動駕駛相比人類駕駛要安全得多,但無法做到零事故率。

因此,進一步推進自動駕駛的落地仍然有必要,想象一下,如果大街上所有的車輛都在自動駕駛,所有車各行其道,互不打擾,那發生事故的概率將會無限趨近于零。

二、政策監管和企業自我監督并行 可降低事故發生率

正因為自動駕駛能夠明顯提升安全性,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自動駕駛產品的落地速度還會進一步加快。

持續關注自動駕駛行業的觀眾朋友可能已經知道美國目前已經在加州地區的部分城市推出了全天候運營的自動駕駛汽車。

張亞勤院士認為,從技術和商業應用上來看,中國和美國不相上下。因此國內也將會逐步進入到這一階段。

但你可能會問,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發生過多個事故了,國內大規模開放之后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事故?

▲Cruise的無人駕駛汽車造成堵車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國內的自動駕駛主管部門,對于安全性的重視非常高。近年來,工信部已經采取了多個措施,從構建標準體系、推動修訂法律法規、強化技術試驗、組織先行先試等方面保證安全。

現階段,北京、武漢、重慶、深圳等城市已經根據國家有關規范制定了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從各個角度都做了一些要求。

如企業方面,政府對企業資質、技術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從業人員資格與能力都要有一定的認證;實際路測方面,上路前需要進行測試和驗證,上路后也要有完整的管理規范和異常情況處理措施,既有完整的車輛運行規范,也有數據監管要求。

整體上來看,這些安全管理制度基本上覆蓋了車輛上路通行、測試運行、商業模式探索、安全事件處置等方方面面。

此外,工信部還出臺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建立了相關事故24小時逐級上報的機制。

而自動駕駛玩家們也推出了5G云代駕等技術,在極端場景可以遠;程直接接管,最大程度保障了安全性。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法規室負責人、副主任黃金晶認為,自動駕駛車輛與人類駕駛混合運行的階段已經到來,但與國際相比,國內政府更加重視安全和發展并重,相應的監管和保障制度也更加完備。

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同時發力,目前國內的自動駕駛基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

盡管如此,也要承認即使在監管嚴格,企業更加重視安全的情況下,有一些事故仍然無法避免,還存在可能性。

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事故時,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是技術不可靠導致的。坦白講,部分自動駕駛事故如Cruise的無人駕駛汽車撞上消防車確實是技術不夠成熟。但更多自動駕駛事故的發生可能是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

所以對自動駕駛事故要更加辯證的看待,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級研究員虞明遠認為,應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和實施,從國家層面為自動駕駛規;\營服務奠定法律基礎,明確AI司機的主體地位和法律責任,這樣才能保護自動駕駛相關參與者的利益,促進自動駕駛可持續發展。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公維潔也認為:自動駕駛不等同于零事故,在任何一個國家,新事物、新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此類 “必經之路”,不能因噎廢食減緩技術發展的步伐,更應科學理性的給予技術空間,理性看待。

三、要包容事故發生 但更要從教訓中學到知識

在自動駕駛落地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事故發生,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事故,以及可以從事故中學到什么。

在任何技術革新的初期都應該更有耐心,允許嘗試,并包容一些瑕疵。

部分專家對于也有類似的看法和見解,張亞勤院士認為:加州開放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后,出現了一些由自動駕駛帶來的交通事故;這盡管很遺憾,卻并不出乎意料。一方面,自動駕駛企業要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將安全置于最高優先級,不斷改進提升算法和技術:另一方面,在面對新生事物產生的新問題時,我們同樣應該科學全面地評估風險,放棄絕對安全的執念。

虞明遠也曾表示,公眾對自動駕駛交通事故的擔憂和焦慮,很大程度上源于對新技術、新模式的不了解,不能因噎廢食。


上一篇:冬季汽車保養有妙招 需檢查和更換合適的輪胎

下一篇:沒有了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閩ICP備07500721號  |   QQ:3309388110  |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  |  電話:13459508636  |  
Copyright © 2023 天人文章管理系統 版權所有,授權www.xds5888.com使用 OK文庫 Powered by 55TR.COM
成人无码影院中文字幕